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世界两个制造业大国,今年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1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两个制造业大国,今年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2024 年的全球经济,承上启下。

我们正处在疫后调整的“最后一公里”,是会继续维持高通胀低增长的“微滞胀”状态,还是在新的政策导向和科技突破的推动下,成功切换到新的发展格局?

01

迷雾仍未散去

2023 年,全球经济虽然从 ICU 里出来了,但感觉像吃了药反而病情还在加重。

货币正常化走了一年还没看到尽头,但财政紧缩又骤然而至。

英美通胀极速下降,但可能导致供应链危机推高通胀的全球航运危机又接踵而至。

中德两个制造业大国还在弱复苏,但印度登顶人口大国之后继续吸引关键的制造业投资。

这将是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一年,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选举年份。

除了利润和增长,黑海和地中海的局部炮火仍未停息。

当蛋糕不能再做大,分配过程中的压力和阻力就会被无限放大。

沉甸又迷蒙的阴云笼罩在世界上空。

更方便的人工智能、更清洁的自然能源,或成打破僵局的力量,或成新争夺的焦点。

全球仍有机遇,但变得越来越难以捕捉,因此黄金和比特币等另类投资翻身爆火。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海正在成为一个对全球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这股势不可挡的出海潮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先进制造出海,包括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高铁、家电、电子和机械设备等;另一种是消费出海,包括电商、传媒等。

这一方面是全球化向区域重组变化,打开了中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天花板”,挖掘了更多地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动能不足,产能过快增长,量增价跌,倒逼着往外寻找更细分、更敏感的市场去消化。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前两次靠的分别是征战的力量和财富的魅力,那在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主导的第三波浪潮之中,我们要想继续寻觅全球性机遇,需要的则是专业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

2024,跟时间赛跑的一年。

跑得更快的经济体,在亚洲。2024 年,请多给亚洲一点关注。

综合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毕马威、德意志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速预测,可以发现,亚洲国家的表现将最为亮眼。

其中,印度增长最快,平均预测增速达到了 6.2%,离不开汽车与半导体制造等产业的新入驻所带来的就业增加和工资上涨。

5% 可能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的上限,而欧洲则普遍面临衰退的威胁。

世界主要经济体GDP的增速预测

世界主要经济体GDP的增速预测


02

不要盲目乐观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 2023 年的全球经济,大概率会是“预期差”。

在 2023 年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机构达成的共识都是中国经济要大反弹,报复性消费会创造出意料之外的繁荣,以及美国要陷入衰退,拖累全球复苏步伐。

然而结果却是,我们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挥之不去的房地产市场阴霾与地方财政危机交织,出口依然乏力,许多预测机构从下半年开始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而美国经济也没有陷入衰退,且很有可能在 2024 年再度避免衰退,就业市场异常火爆,新的劳动力不断填满空缺的职位,工资上涨和缓慢下降的通胀形成的组合让美联储一再延迟了退出加息的时间窗口。

历史一再证明,在某一单独的年份当中,与其担心突如其来的意外,更需要提防那些就在眼皮底下却因为预期差异而导致的决策风险。就像马克吐温所说:

“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你知道的事情并没有确定发生。”("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例如,2024 年通胀不是继续下降,而是反而掉头回升。

尽管外界普遍预期 2024 年是一个降息年,但各大央行并不会立马宣布自己控制通胀的胜利,因为高通胀很可能会持续。

什么在影响?

长期来看是紧缺的劳动力市场。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出现几代人以来最紧张的劳动力市场——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的失业率最近跌至 50 年来的低点——有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

中短期来看则是能源价格的波动和供应链问题。具体而言,全球供应链正在受到巴拿马运河和红海-苏伊士运河的双重冲击。

2023 年的最后一个月,巴以冲突产生了连锁反应,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路过商船,红海-苏伊士航线停摆,全球前六大航运公司(地中海、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赫伯罗特、长荣海运)都已宣布暂停红海航线然后绕行好望角的措施。

之前各国海军护航可保安全,但此次胡塞武装动用了无人机和陆基导弹,很难防范。中国对欧贸易罕见受到地缘冲突重大影响。

而由于严重干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宣布将在2月份之前将船舶数量限制为正常数量的50%以上。

全球 40% 的货运量流经巴拿马运河,而全球 10% 的海运石油流经曼德海峡地区。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超过1万亿美元的货物,占全球货物运输约12%。

如果红海局势不能在短期内解决,高昂的船队保费和额外增加的运费终究会转嫁给消费者,加剧2024 年全球通胀的控制难度。

全球贸易链的猛烈重组会继续加剧。

制造业投资继续退潮。全球范围内的绿地投资会继续下降,但回流趋势会愈发强化。

一方面是政府补贴明显上升之后的回流本土。

另一方面是得益于“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的国家和地区会吃到更多的红利。

03

地区格局生变

美国

美国经济有望在 2024 年放缓而不是衰退。

2023 年,美国经济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脱颖而出,GDP增长2.5%,超过了疫情前的增长趋势。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增长是在美联储自 1980 年代以来最为激进的信贷紧缩之后出现的。

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刺激加速了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人们还清了债务、锁定了低利率、从股市中赚到了钱。这为2023 年的消费支撑奠定了基础。

但2024年这样的强势复苏动力会逐渐消退,美国经济会逐渐开始感受到加息所带来的一系列滞后冲击。

信用卡欠款在上升,虽然违约率还很低,但接下来也会上升。信用紧缩在进行,信用评分在680或以下的个人将很难获得信贷。2024年,这涵盖了将近一半的借款人。

各大公司之前趁着低利率借来的许多债务在 2024 年会重新定价,更高的还款压力会抑制利润率,伤害就业,提高失业率。

依靠贷款周转的商业房地产将再次遭受挫折,但个人抵押贷款会继续爆发,因为住房负担能力降到了198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美国通胀降至3%以下且明确具备降息可能 (预计要到2024年中期才会降息)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而且,预计利率的下降将比上升慢得多。因为显然,与过去相比,美联储现在有更大的降息余地。

除非发生另一场重大金融危机,否则强势美元时代已经结束。

2024 年会冲击到美国经济的风险也非常多。从大选的不确定性,到不断升级的政府债务,再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不能排除美国国债收益率和国际油价出现更严重的飙升。

日本

在各大央行陆续转向降息刺激经济时,日本却准备加息了。

随着日本准备在 2024 年退出负利率政策,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的利率水平会继续处于高位,流动性偏紧,抵消掉美国降息预期带来的暖意。

长期以来,在零利率及负利率政策的影响下,投资者可以轻松贷到便宜的日元,然后在全球买买买,这几乎成了一种投资范式。

日本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国内持有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资产的存量余额分别为2.08万亿美元和4.09万亿美元,合计达到6.17万亿美元,是其经济总量的1.41倍。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2008年以前日本域外资产存量仅占其经济总量的2/3。这意味着,一旦日本也要开始收紧银根,散落在各地的海外投资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日本,包括在东盟的绿地投资减少和在欧美资本市场的证券抛售。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日本打算提高全年盈利预测的公司数量是过去 10 年来最高的,冬季奖金涨幅创下历史新高。

延续这种趋势的话,2024 财年春季劳资谈判的结果可能至少与2023年一样强劲,除非日本和海外经济出现重大意外事件。

2023年12月6日,日本央行副行长冰见野良三暗示称“日本央行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世界上最后一个负利率政策”;

12月7日,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国会发言称“从年底到明年在货币政策的处理问题上将变得更具有难度,如果加息的话有多种选项可以用于调整政策利率”。

这些讲话表明,日本央行于2024年退出负利率政策已经是板上钉钉。

日本一旦切换范式,也会是长期的。在2025年之前日本通胀仍可能将保持在2%以上,这是因为:

此前日元疲软导致的成本压力还在持续;

劳动力成本上升;

较长一段高通胀环境下设定价格的惯性。

2024 年日本企业有望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出现结构性改革,这些变化将给日本经济提供真正的推动力量。

德国

德国经济可能稍微喘过气,但仍然站在衰退边缘。

2023 年,持续的高通胀、高利率、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疲软的全球经济给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23 年,全球经济阴霾集中在制造业和贸易的低迷。尤其是12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连续第 16 个月低于荣枯线 50%,这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比 08 金融危机那次还要久。

PMI 指数连续第 16 个月低于荣枯线 50%

PMI 指数连续第 16 个月低于荣枯线 50%


特别是能源价格压力正在深刻影响德国的能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及其他重要市场的弱复苏也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2024 年,德国经济也许起码能够保持正增长,但增长率不会超过1%。工资上涨、能源价格开始下降、不进一步提高利率,这些都有助于德国经济继续发展。

新星们

墨西哥将成为“近岸外包”的最大获益者,越南将成为新兴的全球制造业目的地,印度将成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崛起经济体。

2023 年,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对美最大出口国。自 2022 年以来,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已经升值15%,预计出口仍继续在 2024 年成为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地缘风险和竞争性关税并不是企业迁往墨西哥的唯一原因。墨西哥一直以经合组织中最低的劳动力成本而自豪,进一步增强了其作为北美大陆的近岸或友岸外包主要目的地的地位。

汽车及其零部件迁移到墨西哥是其崛起的最新例证。而且这说明了产业迁移正在从家居家装向更高附加值的重型机械转变。

不过,墨西哥总统将在 2024 年换人,以及关键行业的劳动力不足,都会成为影响墨西哥产业发展的逆风。

越南继续成为供应链多元化的最佳目的地。

消费电子、纺织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把越南视作理想投资地。此外,美国也已经宣布与之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公司成为最新下注越南的行业,将会带来新的投资想象。越南人口较为年轻,约为 1 亿,失业率徘徊在 2% 左右。

越南一直在利用“竹子外交”不停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也早早降息提振通胀和工资。一切仿佛都是恰好的模样。

印度在 2023 年G20 峰会上证明了自己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合作能力,且印度一直是产业迁移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印度实际可支配收入预计将增长4%。失业率正在接近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

2024 年,印度人口(14.29 亿)将彻底超过中国(14.26亿),成为最值得期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

尽管 2024 年仍然不能太乐观,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疫情冲击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许多商业领袖和商业模式仍然持续影响着全球经济,灵活应对一个拥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世界。

我们,也许能够开始在漫长的隧道里看见一丝曙光。

智谷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8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